武康大楼,这座矗立于上海繁华地段的百年建筑,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更是无数家庭温馨记忆的载体。2025上海书展周,武康大楼“驶进”徐家汇书院,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沉浸式口述声音之旅。
寻找“采珠人”——居民口述声音档案阅览室以《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一书为蓝本,用声音、照片、影像、手稿、档案与互动装置,将百年公寓里的个体命运、邻里温情与城市更新并置,邀市民读者共赴一场“人民城市”的记忆之旅。
更多精彩,期待您来亲自体验!
居民口述声音档案阅览室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21:00,周一馆休。
国家法定假日另行公告
地点:
徐家汇书院二楼“邂逅”光盒空间
(漕溪北路158号)
2023年,《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出版,书中记录的武康大楼居民的口述访谈,生动展现了这座地标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汇聚了历史文化名人与普通居民的故事,构成了上海百年建筑的独特记忆。
时隔两年,这些珍贵的口述资料以全新的音频展示方式亮相徐家汇书院,成为寻找“采珠人”——居民口述声音档案阅览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通人的一声叹息、一缕饭香,都是历史最真实的注脚。这些声音,如同珍珠般串联起武康大楼的生命轨迹,让读者在聆听中感受到历史的细节与真实,体会到个体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温情与坚韧。
8月13日,张济顺、陈丹燕、陈保平等三位学者和作家,将围绕“居民口述如何留存城市记忆”这个主题,讨论武康大楼的独特地位如何体现上海的历史变迁,以及在当今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如何保存与传承这些珍贵的记忆,探讨城市中的每个普通人如何用自己的生活故事构筑共同的城市记忆。
从《蚌壳与珍珠》到“采珠人”
居民口述如何留存城市记忆
活动时间:
8月13日(周三)14:00
活动地点:
徐家汇书院三楼报告厅
(漕溪北路158号)
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居民口述从普通人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见证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从而可以形成一种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这些真实讲述能填补历史空白,让城市历史更立体鲜活,有力凝聚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

倾听武康大楼居民讲述自己与这幢楼的故事,是居民口述声音档案阅览室的开篇。未来,读者将在这里听到更多本地居民讲述自己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故事。8月15日,陈丹燕、陈保平、冯筱才等三位作家和学者,将围绕“解码如何打捞记忆珍珠”这个主题,和读者分享如何收集那些生动的、蕴藏在个人感情深处的记忆,以及那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故事,成为被岁月温柔以待的“采珠人”。
走进“采珠人”阅览室
解码如何打捞“记忆珍珠”
活动时间:
8月15日(周五)10:00
活动地点:
徐家汇书院三楼报告厅
(漕溪北路158号)
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史。主要论著有《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国观》(1999)、《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以及论文十数篇。
著名作家。她的“上海三部曲”(《上海的红颜遗事》《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风花雪月》),以及《我的妈妈是精灵》是长销书。上海非虚构作品《成为和平饭店》,获得上海图书奖一等奖,青少年作品《一个女孩》,获得奥地利国家文学奖金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学金奖,旅行文学作品《捕梦之乡》,获得单向文学奖、塞尔维亚总统金质勋章,《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获得刀锋图书奖2023年年度非虚构作者。
媒体人和出版人,曾任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等。著有散文随笔集《文人心意》《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等,《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获得刀锋图书奖2023年年度非虚构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二十世纪中国史、社会史、城市史等。最近十多年来一直带领学生在各地进行口述史访谈与田野调查,并在华东师范大学为学生开设“历史口述访谈的方法与实践”“历史学田野调查”等课程。
●进入图书馆请保持安静,
手机请调至静音,
有时候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请爱护书籍和展品,
让更多人享受知识的芬芳。
●馆内可以拍照,
但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
●请看护好您的孩子,
尽享亲子阅读的乐趣。
●请勿在借阅区用餐,
一心一意吸收知识。
让我们共同倡导文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