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台州市戚继光研究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考察团队在台州市书画院戚继光研究会办公室举行交流座谈会。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冯筱才教授、副主任李世众教授、台州市社科联天台山研究所所长张良刚,台州市戚继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汝志,副会长林大岳、孙平华,台州市戚继光研究会副秘书长盛海福,台州市戚继光研究会理事王康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王展羽等参与此次活动。李欠梅会长、台州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冯荣和椒江戚继光纪念馆负责人蔡显云也在会前作了交流。
台州市戚继光研究会相关人员就台州的戚继光文化及其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台州是戚继光的成名地,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戚继光在台州组建戚家军,标志着抗倭力量由卫所制向募兵制的转变;第二,台州是《纪效新书》的成书地,标着着戚继光军事理论的形成;第三,戚继光台州大捷,是明代抗倭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的重要标志。同时,台州市戚继光研究会近年来开展了诸多戚继光学术研究活动。一是依托《台州社会科学》戚继光专栏的平台,让各位会员及时发表研究文章;二是召开学术会议,如今年召开了中韩学者援朝伉倭的研讨会。三是参加全国各地的戚继光相关学术会议,如中国明史学会等组织的戚继光学术研讨会,天津的名帅雄关国际研讨会等等。研究会总结的戚继光“卫国安民,惟实创新,戮力同心,战务必胜”的民族精神在浙江宣传公众号和人民号作了转载。但在研究的深度及广度方面,仍有待提升,此次交流座谈会即希望借助高校专家学者的力量,为台州的戚继光研究深化提供相关对策建议。同时还认为,台州是全国研究乃至弘扬抗倭文化持续时间最长、态度最积极、表现方式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台州不仅在抗倭文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还在纪录片、电影等拍摄与宣发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其自身的专著《东海靖倭录》以及《戚继光战倭纪》也即将出版;台州留存有大量戚继光抗倭遗留下的风俗民俗,其亦是戚继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专家就深入开展戚继光文化在内的台州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相关建议。冯筱才教授结合十余年的温州区域史研究历程,为台州戚继光研究的深入提出了几点意见:第一,可以进一步挖掘海外的抗倭文献。日本、朝鲜、韩国以及北美等地的档案图书机构中保留有戚继光及抗倭历史的相关文献,这些文献对于全面理解抗倭历史有着重要价值;第二,要从长时段的维度入手研究戚继光及抗倭历史,不仅要关注明代的抗倭历史,还要将研究的视野从明代拉到清代、民国乃至当代,思考戚继光文化的传播过程;第三,要挖掘现存的戚继光及抗倭历史记忆。可以通过开展系统田野调查、专业口述访谈的形式保存和研究当代的戚继光文化。历史田野调查要注意“三有三必”,即“有人必访、有字必留、有物必存”。冯筱才教授还指出,台州可以通过打造“中国抗倭历史纪念馆”的方式,进一步弘扬戚继光文化。李世众教授则指出,戚继光研究的进一步开展,需要组织起一个由地方文史专家以及高校学者、社会人士共同组成的专业团队,开展系统性的调查和研究。戚继光研究不能停留于明季一朝,要关注戚继光形象和精神的传播史,用整体史的视野理解戚继光历史文化。此外,戚继光研究不能局限于一方,要从地方走向全国,在此基础上将戚继光研究推广到国际。
此次交流座谈会为深化台州戚继光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引与方法启迪,台州市戚继光研究会将强化与高校学者的合作,推动戚继光文化研究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
台州市社科联张良刚表示,戚继光文化是台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州市社科联对挖掘、研究和弘扬戚继光文化非常重视。作为台州市戚继光研究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台州市社科联在社哲课题立项协助、戚继光相关研究会议举办、戚继光相关研究论文发表等方面均提供了大力支持。
与会人员还赴海门卫城东门遗存、东山烽火台遗址、椒江区戚继光纪念馆等地开展田野考察,深入了解台州戚继光文化。
【转载自“台州市戚继光研究会”微信公众号】